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建言献策与社会服务 >> 正文

加大推荐 突出优势 我校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建言献策受关注

[发表时间]:2018-03-29 [浏览次数]:

去年以来,我校以各级人大、政协、民主党派省委会和统战团体换届为契机,加大举荐力度,先后推荐30余人次任职,其中,全国人大代表1人,陕西省人大代表1人、政协委员4人、省海联会常务理事1人、省侨联常委1人,西安市人大代表1人、政协委员2人、侨联常委1人,雁塔区人大代表2人、政协委员2人,长安区政协委员1人,各民主党派省委会副主委、常委、委员10人等。

近年来,我校统战代表人士认真履职,发挥优势,心系民生,积极发声,充分体现了党外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和使命担当。在近期闭幕的全国和陕西省“两会”上,我校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积极建言献策,受到媒体广泛关注。陕西省第十三届人大代表、校党委书记程光旭教授,全国人大代表、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方兰教授,陕西省第十二届政协委员、计算机科学学院雷秀娟教授、文学院朱鸿教授、吴言生教授参加会议。他们紧密围绕高校“双一流”建设、“一带一路”建设、文化传承与创新、学生均衡发展、严控污染排放、沿黄生态区建设、扶贫攻坚、净化网络污染、普通高校转型发展等方面建言献策,受到媒体广泛关注,中央电视台、陕西电视台、人民政协网、中国社会科学网、国际在线、凤凰网、陕西网、陕西省政协网、西部网、华商网、各界新闻网、《检察日报》、《陕西日报》、《各界导报》、《三秦都市报》等进行了重点报道,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程光旭在陕西省第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期间,就陕西高校如何争创“双一流”建设目标谈道,与此前确立的“985”、“211”高校不同,“双一流”高校建设采取“有进有出”的动态管理机制,对我省高校提出了更高的发展要求,省政府及相关部门应该加大对已入选高校的扶持力度,同时还应深入实施我省“四个一流”计划,保证我省高校建设既有质量优势又有数量优势,为“双一流”建设提供重要支撑。此外,针对高校学科发展同质化的问题,他认为这种趋势不适应未来经济建设的需要和市场对多样化人才的需求,每所高校都应保持自己独特的学科优势,特色发展,培养具有专业特色和地域特色的专业人才,因此,他建议在陕西省高校建设的过程中,还应优化好高校分布和人才输出的资源布局,统筹人才资源和市场需求,进一步解决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加大创业扶持力度。

方兰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期间,向大会提交了学生均衡发展和严控污染排放两个提案。针对实施教育减负,她建议要切实减轻课业负担,为中小学学生的道德教育和体能教育多做一些工作和努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针对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她建议加强顶层设计和协调规划能力,合理开发利用各类资源,建立跨区域联动机制,加大生态保护力度,在沿黄河流域的9个省区成立一个黄河生态带,通过集中黄河沿线9个省区的协同努力和联防联控,共同把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建设得更好,努力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

朱鸿在省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上,以《关于加快我省部分普通高校向应用技术型转型的建议》为题进行发言。针对高等教育的结构性矛盾和同质化倾向问题,他建议完善顶层设计,加强分类指导,细化人才培养标准,助推应用型高校转型发展;同时各院校要根据自身办学条件和历史状况,结合当地需求,重点打造特色专业,实现办学模式逐步向应用技术型转变。

吴言生聚焦社会热点,向省政协十二届会议提交了《弘扬核心价值观,净化网络污染源》《打好脱贫攻坚战,千企爱心扶万家》等多篇提案。对于治理网络污染,他建议,要痛下重手治理网络污染,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雾霾治理,他建议,政府有关部门要通过各种媒介平台,建立起长效宣传机制,提升公民环保观念,培养公民环保荣辱观,把治理雾霾推进到预防雾霾的阶段。

雷秀娟在省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联组会上讲道,针对以乡村振兴战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问题,要在健康扶贫方面,进一步优化贫困人口医疗保障政策,构建“一站式”医疗费用结报机制,大力提升贫困地区乡村医疗服务能力;要在易地扶贫搬迁方面,严格掌握易地扶贫搬迁政策标准,总结经验、完善政策,优先实施生态移民整体搬迁,立足贫困地区资源禀赋,以市场为导向发展特色优势产业,避免产业同质化,进一步完善支持政策。

我校努力健全制度,积极搭建平台,不断畅通渠道,切实加大支持,建言献策工作取得较好成效。去年,党外人士向各级人大、政协、民主党派省委提交提案议案47件,被采纳30件,省级及省级以上部门采纳25件。我校建言献策工作在全省统战部长会上受到表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