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18日,第三届中法文化论坛·国际智库论坛在西安举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欧美同学会会长陈竺出席并致辞,陕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郭青,西安市委常委、副市长高杲等出席会议。我校党委书记、陕西省欧美同学会会长程光旭教授应邀出席并发表演讲。来自法国、德国、美国、巴基斯坦等国家的专家和学者,及我校、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和中国社科院等国内高校与研究机构的20余位中外专家学者,围绕“‘一带一路’与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加强国际智库交流与合作,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共识,促进民心相通,展开广泛交流和研讨。

陈竺指出,“一带一路 ”倡议反映了中华民族对美好世界和未来的愿景,体现了应对全球挑战和引领新一轮全球化的担当的“中国智慧”,翻开了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篇章。“一带一路”建设离不开智库的支撑引领作用。欧美同学会作为中国留学人员组成的团体组织,具有跨文化、跨语言、跨学科、跨领域的鲜明特点,在“一带一路”智库建设方面具有独特优势,要以国际智库论坛为契机,积极搭建交流平台,汇聚国内外研究力量,在建言献策、舆论引导、决策咨询、民间外交等方面发挥作用,共同为“一带一路”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国际智库论坛分为主旨演讲和主题论坛两个环节。程光旭在主题论坛上首先发言,他谈到,“中法文化论坛”在西安举办,不仅有利于中法两国深化文化交流与合作,为中法友谊合作打开新的空间,而且有助于西安这个古老与现代交相辉映的城市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开启国际化新里程,必将为陕西发展“三个经济”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结合论坛主题,他进一步指出,命运共同体的本质意涵是“合作共赢”。“一带一路”是根据命运共同体理念提出的一个重大倡议,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世纪工程,它回应了各国互联互通的强烈愿望,回应了世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陕西省在人文交流方面拥有突出优势,汇聚了一大批优秀高层次人才。省欧美同学会要把回国留学人员团结起来,搭建汇聚人才的桥梁,深入推进人文交流,动员广大留学人员和全省人民一道,发挥好人才库、智囊团、生力军的作用,为加快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应有贡献。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实施,我校积极发挥地缘优势和学科优势,在推进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高校之间的文化与教育交流合作,促进民心相通等方面的作用愈加凸显,必将在推动中国文化与各国文化的交流互鉴方面主动担当、积极作为,为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和助力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中发挥出积极作用。

中法文化论坛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欧美同学会会长陈竺与法国前总理拉法兰先生共同发起,旨在搭建一个非官方、非盈利性的促进中法文化交流的平台,以促进中法两国人民之间在文化领域更深入的交流和理解。本届论坛为期3天,设置了开幕式暨主旨演讲、尼斯日、国际智库论坛、中法市长对话、闭幕式等6项主体活动,中法文化大师对话等8项平行论坛和9项文化展览交流活动。
中法文化论坛·国际智库论坛吸引了来自陕西省欧美同学会、部分陕西高校、西安市有关方面和巴基斯坦、孟加拉国、俄罗斯等国的在华留学生等200余名专业听众参会。我校党委统战部受邀组织了15位师生代表参加了活动。